中国古代有三枚钱币被称为是“凶钱”。所谓“凶钱”是指曾经给钱主人带来了噩运的钱币。那它们是哪三枚钱币呢?又给钱主人带来了怎样的噩运?下面就给大家简单做个介绍:
第一枚“凶钱”是东汉灵帝铸造的“四出五铢”钱。
四出五铢
《后汉书·张让传》记载:“铸四出文钱,钱皆四道,识者窃言侈虐已甚,形象兆见,此钱成必四道而去,及京师大乱,钱果流布四海”。
当时黄巾起义余波未平,统治者就又开始奢靡无度,这样必将会带来更大的危机。因此,就将钱币上的纹饰变化与国运相联系,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一种政治流言,认为四出文是分崩离析之凶兆。意思是说,此钱一出,财富将循四道而流布四海,天下必将大乱。
果不其然,中平三年(186)二月,铸造发行四出五铢钱之后,仅仅三年二个月后的中平六年(189)四月,汉灵帝刘宏就病逝了,年仅三十三岁。长子刘辩继位,是为汉少帝。第二年董卓入京,废少帝,改立刘协为献帝。从此东汉名存实亡,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四出五铢钱因此一语成谶,被视为是古代的三大“凶钱”之首。甚至还被民间认为是预言了东汉政权行将崩溃的钱币。
第二枚“凶钱”是董卓铸造的“恶钱”。因为董卓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恶之人,因此他铸造的钱被称为恶钱;第三枚“凶钱”是指隋五铢,因为“五”字从侧面看,与内郭线相连,很像一个侧面看的“凶”字而得名。
董卓小钱
隋五铢
后两种“恶钱”您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