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此类的冷链中心,功能大致相近,一般集冷藏、加工、包装为一体,主要以低温保鲜技术来起到水果保鲜作用。低温保鲜很有效,但有明显局限性,成本太高、设计单一、冷冻或解冻过程影响果实品质……
因此低温保鲜并不适用一些水果,当然低温保鲜只是水果采后保鲜一种方式,时至今日,针对不同品类水果的不同特性,孕育而生多种多样的水果采后保鲜措施。
物理处理,例如低温处理、热处理、食用涂层、辐照等;
化学处理,例如抗微生物剂和抗褐变剂、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
气体处理,如臭氧、乙烯、1-MCP、气调贮存、气调包装;
随着技术推陈出新,一些新兴水果采后保鲜技术正应运而生,比如超高压、等离子体等。
△气调包装机
事实证明单一采后保鲜技术,难以应付复杂的保鲜需求,种植户、经销商希望一站式满足水果采后保鲜(防衰)、防腐(抑制微生物的繁殖)等需求,所用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将研究方向对准——保鲜技术的综合应用。
保鲜技术的综合应用并不复杂,以“梨”的采后保鲜为例!
讲内容之前,需明白梨果实特性。含水量高。不同品种的梨,含水量有高有低,但梨果含水量高是公认的,含水率大约为83%-89%,含水量高为梨采后保鲜增加难度;
易受损伤、易受病原微生物侵染。采后在自然条件下生理衰变快,腐烂率极高。
明白梨的采后种种特性,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贮藏加工研究中心针对国内传统主栽梨品种开发了多种梨果贮藏保鲜技术,早中熟梨品种采后保鲜可达3-6个月,中晚熟品种贮藏期延长至6-8个月,甚至可达1一年,烂损率降至5%以内。
具体是什么神仙技术呢?下面就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梨虎皮病低氧防控技术梨
贮藏6-8个月,虎皮病率≤5.0%
虎皮病是梨贮藏期常发的生理病害,特征是果皮变黑,可表现为浅黄褐色、褐色、 黑褐色及黑色不规则斑块,严重时扩展到整个果面,使果实变为黄褐色或黑色,严重影响商品价值。
梨虎皮病低氧防控技术,能有效遏制虎皮病的发生,将虎皮病率降到5%以下。
西洋梨贮运保鲜技术
康弗伦斯、巴梨等贮藏3-4个月,烂损率≤5.0%盘克汉姆贮藏3-4个月,烂损率≤5.0%三季、红茄等贮藏3个月,烂损率≤5.0%
秋月梨贮运保鲜技术
秋月贮藏3-6个月,烂损率≤5.0%
黄冠梨贮运保鲜技术
黄冠贮藏8-10个月,烂损率≤5.0%
翠冠梨贮运保鲜技术
翠冠贮藏3-4个月,烂损率≤5.0%
新梨7号、雪花梨、圆黄梨、丰水梨、库尔勒香梨、玉露香梨、红香酥梨等贮运保鲜技术贮藏6-8个月,烂损率≤5.0%
除梨的贮运保鲜技术之外,更多水果贮运技术正推陈出新,服务水果行业、挽救果农损失。
编辑:Rachel Tu
排版:Simon Zhang
设计:Cindy Liu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