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过年,不论是开到深夜的美发店,还是喧闹的商场,都在提醒我们一年一度“消费盛典”来了。
当想起马上要回老家吃喝玩乐走亲戚时:
精力吃不消、肠胃吃不消、连马上就要见底的钱包也已经吃不消!
老话说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从几千到上万,不少网友提前预算自己的过年开销。
那么,春节期间,你的钱都花在哪儿了?
过年,红包占大头
在社交平台,有个“大家每年过年都需要花费多少钱呀?”的帖子,引来了二十多万人的围观。
不少人分享了自己的春节账单,多数人红包支出占大头,孝敬父母要发红包,亲戚家的长辈和晚辈也要发红包,仅此一项,一个家庭多的就有上万元的支出。
“过年已经很费钱了,就不要再做那些让自己有经济负担的花销了。”刚结婚的元宝和妻子,也盘算出了过年用钱的清单。
来回路费2300元,这是必须出的,雷打不动。
回家费用3000元,包含人情往来、过年红包、日常消费、出行加油等。
孝敬老人4000元,元宝和妻子打算婆家娘家各给2000元,算是孝敬父母的过节费。
“一年到头虽然多的拿不出,但2千块对于老家的父母来说,算是能交代得过去的了。”元宝和妻子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决定这笔给父母的钱万万不能少。
办年货、走亲戚、买新衣、聚会吃饭、消遣玩乐……元宝和妻子想法一样,全部取消此环节。
过年,给家里备上年货
除了红包,为了烘托节庆氛围,追求自己想要的年味儿,年轻人春节的开销可谓是项目繁杂,数目不小。
“我在网上下单了19份年货。”刚在深圳工作一年的00后小文说,她妈妈今年特意叮嘱,要给家里老人和亲戚提前准备一些年货表示自己的心意。
给长辈和小辈的现金红包,为亲戚朋友买礼物,帮家里置办年货……过年的钱真的太不禁花了。
以往过年,置办年货似乎都是长辈的事情,年轻人只要享受即可,而这种情况已经悄然发生改变。
年轻人正在接棒年货置办采购权,《某平台年货节2024年味新趋势》显示,其购物平台目前购买年货的下单用户中,95后占比已超过半数。
▲来源:新浪网
过年,我想去外面看看
过年期间,年轻人另一项占比较大的花费就是出行。这中间,不仅仅有往返老家的路费,还有选择旅行过年的花费。
“回老家飞机转高铁,一家三口上万元,走亲戚、买年货、包红包要五六千元,算上请客吃饭,这几年的开销基本都是两万多元。”34岁的陈女士每年都会对自己的假期时间、花费列出详细表格,看到这个总额时她想,今年不如不回老家,出去旅行一趟。
于是,陈女士一家三口和朋友定好一起去哈尔滨玩几天。“三个人往返机票一万多元,酒店6天五六千元,和朋友们一起,人多用餐相对省一点,加上门票等费用,两万元恐怕都不够。”陈女士觉得女儿今年三年级,还没有见过大雪,正好趁着冰雪游出圈,去凑个热闹。另外,自己也可以在游玩中充个电,来年也可以更好地工作。
▲来源:地道风物
和陈女士想法相同的大有人在。尤其是今年春节将迎来“8+1”的超长假期,根据某消费平台数据显示,提前半个月预订春节旅游消费的订单较去年同比增长约5倍,北京、上海、深圳、哈尔滨、三亚、成都等成为热门目的地。
近一周,“春节去哪玩”搜索热度上涨350%。
其实,从古至今,过年过节都少不了要花钱。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但无论是放鞭炮还是喝屠苏酒,恐怕都离不开花钱二字。
据宋代笔记体散文《东京梦华录》记载,临近岁节时,市场上就会售卖门神、桃符、马牙菜、干茄瓠等各色年货。由此得见,购买年货早在宋代就已十分流行。
▲《清明上河图》(图©明 仇英作,辽宁省博物馆藏)
不过回家过年,重点是回家。
中国人过年,过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团聚,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
在种种节庆仪式中,人和人之间因忙碌而疏远的关系又一次变得紧密和热络起来。
那些高铁上穿梭的归心,那些年货快递满载的浓浓思念,那些饭桌上的欢声笑语,都凝结着中国人最朴素真挚的情感。
一家子团聚欢愉,其乐融融,唯有如此,这一年才能画上圆满的句号。
该省省该花花,今年你准备多少钱回家过年?